《百问百答说范蠡》45:范蠡奠定了商业文化基础吗
《百问百答说范蠡》从读者阅读兴趣出发,采用“问题式”文体——百问百答,介绍了春秋末期越国上大夫、上将军范蠡智勇双全的完满人生,阐述了范蠡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哲学、外交、教育、商业、经营等光辉思想,探讨了姜子牙、百里奚、管仲、老子、孔子等圣人思想和业绩对范蠡的影响,在与文种、伍子胥、孙武、子贡、白圭、吕不韦、张良、刘基、诸葛亮等风云人物的比较中,展现了范蠡兴国富家的卓越才能和实践,揭示了范蠡特立独行的人格,论述了范蠡的历史功绩和研究范蠡的现实意义。是用“准学术”方法研究历史人物、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尝试性作品。
百问百答题说范蠡,总有一个问题你会感兴趣。
夏廷献《百问百答说范蠡》45——
范蠡奠定了商业文化基础吗
范蠡不仅在资产上达到无人匹敌的高度,而且奠定了商业文化(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)基础。
第一,商业环境。
一是社会环境,执政当局对商业活动的“允许度”。古代以农为本,各诸侯国把“重农抑商”作为治国方略,不支持商业经济自由发展。齐桓公时期的国相管仲开创了经商先例,齐国民众有经商的传统。二是地理环境,是否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。范蠡选择陶地经商,是陶地处齐宋边境,官府控制力相对薄弱,而交通又十分方便。俗话说,好赚钱的地方才能赚钱。范蠡注重商业环境的做法,对后人有启示。例如时下开店,都很注意调查研究选择地域和位置。确定后,还要装修一番——营造富有个性的“购物环境”。
第二,商业品牌。
范蠡改姓名为“鸱夷子皮”——酒囊皮子,实际上就是用“下里巴人”“泥腿子”都明白的物品,做为自己的“ 商号”、“商标”、“品牌”,让人耳听能记,过目难忘。这种“品牌意识”影响深远,波及当今。“狗不理”“猫不闻”“王麻子”等品牌是否受到“酒囊皮子”的启示,不敢妄断。今人经商,首先想到的就是起什么名字——商号,用什么徽志,打什么牌子等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
第三,商业精神。
作为优秀军事家的范蠡,自然地把作战理念、作战方法、遣兵调将等“战场”做法引入到了“商场”,形成了抓住机遇、把握态势、随机应变、追求时效、努力拼搏、小富不停、不断进取、务必成功的商业精神。这种精神进入商道,影响至今。当代几个成功的企业家谈到创业体会和企业文化时,均提到了自己当过兵——在军营磨砺精神的经历。
第四,商业制度。
范蠡在越国时,就运用“八•三调控律”(谷价——物价,政府要在八十与三十之间调控)建立了农业、手工业、商业互动互利的商业制度。在那个时代能够兼顾农民和商人的利益——既担心“谷贱伤农”又担心“商人亏损”影响两者积极性,是十分了不起的思想。辞官经商后,范蠡在同行之间也建立了可行的制度。例如,货到付款、现金交往,不搞“三角债”。他自己不赊帐,不借债,避免因讨债影响关系。
第五,商业伦理。
范蠡明白,天下的钱是赚不完的,不能贪得无厌,丧失良心。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。他“与时逐而不责于人”,尊重手下人,尊重客户,诚信经营,薄利多销,“什利取一”。范蠡之后,商界恪守的“仁中取义真君子,义中求财大丈夫”、“诚招天下客,义纳四方财”、“利以义制,名以清修”、“货真价实,童叟无欺”等伦理信条,与范蠡的影响是分不开的。范蠡发轫的“商道酬信”思想和做法,被范蠡故里商人所继承,三百年前,南阳赊店镇商人就立了三座“诚信碑”(现存赊店山陕庙),碑文内容是行业规矩、度量标准、训诫守则。
第六,商业营销。
范蠡市场营销的天才创造主要有两个。一是在物流上,范蠡善于识势,该出手时,把珍宝当粪土贱卖,需积聚时,把粪土当黄金贮存,囤积居奇(“治产积居”),待价而出,赢得利润。二是在现金流上,范蠡的主张和做法是,让货币像水一样流动起来(“财币欲其行如流水”)。这个“货币管理流水法”被历代商家奉若销售真经。
第七,商业竞争。
商品出现,市场产生,竞争伴随,谁也无法改变,谁也难以逃避。适者才能生存,适者才能发展。范蠡“能择人而任时”, 高瞻远瞩、重视人才,用主动、快速、敏捷手段出击,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。也就是说依靠“内功”保持竞争能力。在商业竞争中,打败自己的是自己——自己不与时俱进,不能创新,不能赢得市场,被淘汰是自然的。近几年,一些国际性公司倒闭的基本原因就在于“内功”出了问题。
第八,商业道德。
范蠡在取得巨大成功、“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”——拥有“巨万”家产后,三次拿出来做慈善事业,被司马迁评价为“富好行其德也”。可谓华夏慈善事业的鼻祖。在范蠡言行影响下,两千多年来,逐步形成了爱国守法、重义轻利、诚实守信、克勤克俭、关爱民生、回报社会等具有经典意义的商业道德观念——当今“文化自信”应有的内涵。
范蠡之所以被司马迁在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中列为第一名,因为他不仅是货殖理论(商道理论)的奠基者,也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成功者。在中国历史上,像范蠡这样对商道做出无以伦比贡献的人物是绝无仅有的。货殖列传中的子贡、白圭等都在范蠡之下。
往期回顾(点击即看)